“清音浊流”语音基础与吴语区北曲演唱、创作实际的交融——沈宠绥“阴出阳收”说再探赜  

The Voiced Foundation of Voiceless Onset Followed by Breathiness and Singing&Creation Truth of North Curve in Wu Dialect--A New Study of Shen Chongsui's"Yinchuyangshou"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周琦玥 Zhou Qiyue

机构地区:[1]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北京100872

出  处:《中华戏曲》2023年第4期158-175,共18页

摘  要:自沈宠绥提出“阴出阳收”起,其真实含义便聚讼纷至,前人提出“阳平高唱”“清纽阳调”“清音浊流”三种解释。梳理解释学术史源流、辨析不同说法内在逻辑,可以发现“阳平高唱”“清纽阳调”都存在内部矛盾,“清音浊流”具有更强解释力和普适性,更切近沈宠绥原意。但以其解释“阴出阳收”仍有矛盾,进一步分析可知这些矛盾之处与沈宠绥建构规则过程中充分考虑戏曲演唱、创作实际而改造吴方言语音特点有关。“阴出阳收”实质是“清音浊流”实际语音基础与吴语区北曲演唱、创作实际交融的产物,是一种适用于吴语区戏曲演员、戏曲作家演唱、创作北曲的特殊语言变体的特征。

关 键 词:阴出阳收 清音浊流 《弦索辨讹》 《度曲须知》 曲韵 

分 类 号:J805[艺术—戏剧戏曲]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