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李剑[1] Li Jian
机构地区:[1]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
出 处:《社会科学辑刊》2024年第6期123-135,共13页Social Science Journal
摘 要:对消费者予以倾斜性保护,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得以成立的基础。但是,单纯从消费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关系来理解消费者权益保护,则可能忽略不同消费者群体之间的利益冲突,使得保护部分消费者的成本由另一部分消费者承担,从而形成分配效应。分配效应在消费者权益保护领域非常普遍,消费者后悔权和大数据杀熟规制都是忽视分配效应的典型例证。存在分配效应时,政策制定者需要对不同消费者的利益进行选择。对此,要以消费者自主性作为法律制定的出发点,促使消费者更好地实现自身利益,避免强制性规定带来的正当性问题。在此基础上,还应综合考虑不同情形中消费者权益受损的程度与范围,在有干预必要性时尽可能采用侵入性最小的方式。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33.145.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