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范子烨[1] Fan Ziye
出 处:《学术交流》2024年第10期167-182,共16页Academic Exchange
基 金:中国社会科学院“长城学者计划”项目“中国古代喉音艺术及相关文学书写研究”(2024CCXZ006)。
摘 要:陶渊明《五孝传》是一组关于古代孝子的传记作品,是陶渊明为其五子编纂的家庭教材,主要目的在于辅助《孝经》的传授和学习。传统五行观念是《五孝传》所依托的思想史背景,而该传的创写与陶氏家族深厚的孝道传统以及陶渊明晚年的家庭矛盾有着密切关系。《五孝传》的深刻之处在于表达了德位合一的人格理想,即有德者有位,有位者有德,德与位、位与德是对应对称的关系,位是俗谛,德是真谛,就德而言,庶民可与天子齐平:孝道可以超越俗谛的桎梏,而臻于理想之境界。这种思想无疑具有重要的人学意义。事实上,诗人倾情描写的桃源胜境,也正是一个充盈着孝道精神的理想社会,孝道乃是诗人精心建构的桃源社会的伦理基础,而这种伦理生成于东方古国传统的自耕农经济,因此,桃花源式的社会理想也是在亚细亚生产方式支配下产生的最高社会理想。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