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业化一定降低农业劳动生产率吗?——基于农业生产要素和种植结构的调节效应分析  

Does Part-time Employment Necessarily Reduce Agricultural Labor Productivity?——Adjustment Effect Analysis Based o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Factors and Planting Structure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崔晓倩 CUI Xiao-qian

机构地区:[1]安徽科技学院管理学院,安徽蚌埠233000 [2]上海财经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上海200433

出  处:《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24年第6期83-97,共15页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基  金: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经济社会调查项目“乡村振兴综合调查及中国农村调查数据库项目”(GQDC2020017);上海财经大学博士后流动站科研项目“兼业化对农业规模经营效率的影响研究”(2023110591)。

摘  要: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兼业化已成为我国农民群体的普遍选择。为研究兼业化与农业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及农业生产要素和种植结构在其中发挥的调节效应,借助中国乡村振兴综合调查(CRRS)数据,通过倾向得分匹配法、工具变量法及调节效应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兼业化对农业劳动生产率存在显著负向影响,且对水田作物水稻的影响大于旱地作物玉米。调节效应分析表明,兼业化对农业劳动生产率的负向影响可通过家庭内劳动力分工优化、机械化水平提升和土地要素流转集中等而抵消;同时,兼业化对农业劳动生产率的负向影响,随着粮食作物种植比例的增加而逐渐下降,表明粮食作物的比较收益逐渐增加,有助于提升粮食规模化经营水平。异质性分析表明,随着耕地规模的变化,兼业化对农业劳动生产率的负向影响呈先增加后下降甚至“消失”的倒“U”型曲线;相比于60岁以上劳动力,年轻劳动力外出务工对农业劳动生产率的负向影响更大;省内兼业对农业劳动生产率的负向影响显著小于省外兼业。因此,要正确看待兼业化在现阶段造成的影响,顺应农户农业生产要素和种植结构的调整趋势,为劳动力要素城乡流动、农机技术研发推广、土地流转平台规范创造良好政策环境,探索建立差异化的农户退出机制,以县域经济发展为载体构建工农互促的新型城乡关系。

关 键 词:兼业化 农业劳动生产率 生产要素 种植结构 

分 类 号:F323.5[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