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的认同、疏离与融合:南高学派与学衡派关系新探--兼论南高学派概念内涵的演变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张亚栋 颜克成 

机构地区:[1]云南师范大学历史学院,云南昆明650500 [2]云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历史学学院,云南昆明650500

出  处:《东岳论丛》2024年第11期63-74,共12页DongYue Tribune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0世纪的历史学和历史学家”(项目编号:19ZDA235);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抗战时期中国民族史编纂与民族国家建构研究”(项目编号:18XZS002);云南省“兴滇英才支持计划青年人才专项”(项目编号:YNWR-QNBJ-2019-298)阶段性成果。

摘  要:针对南高学派与学衡派关系研究,应避免后见之明的弊端,从谱系化建构过程入手,可以发现二者在获取新文化派对立面的身份属性后,关系一直处于动态的变化中。《学衡》后期,南高学派不满吴宓强烈的控制欲和《学衡》经营不善的状态,与学衡派的关系渐行渐远。《学衡》停刊后,南高学派吸纳学衡派进入《国风》《思想与时代》作者群,承担起宣扬中西文化调和的重任,两派渐趋融合。两派关系演变过程中,南高学派学术谱系不断更新,概念内涵发生四次变化:由诞生之初的文科学派到史地学派,再至“史地分立”,最终在民族主义的号召下成为全学科流派。

关 键 词:南高学派 学衡派 柳诒徵 吴宓 

分 类 号:K265[历史地理—历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