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云南师范大学历史学院,云南昆明650500 [2]云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历史学学院,云南昆明650500
出 处:《东岳论丛》2024年第11期63-74,共12页DongYue Tribune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0世纪的历史学和历史学家”(项目编号:19ZDA235);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抗战时期中国民族史编纂与民族国家建构研究”(项目编号:18XZS002);云南省“兴滇英才支持计划青年人才专项”(项目编号:YNWR-QNBJ-2019-298)阶段性成果。
摘 要:针对南高学派与学衡派关系研究,应避免后见之明的弊端,从谱系化建构过程入手,可以发现二者在获取新文化派对立面的身份属性后,关系一直处于动态的变化中。《学衡》后期,南高学派不满吴宓强烈的控制欲和《学衡》经营不善的状态,与学衡派的关系渐行渐远。《学衡》停刊后,南高学派吸纳学衡派进入《国风》《思想与时代》作者群,承担起宣扬中西文化调和的重任,两派渐趋融合。两派关系演变过程中,南高学派学术谱系不断更新,概念内涵发生四次变化:由诞生之初的文科学派到史地学派,再至“史地分立”,最终在民族主义的号召下成为全学科流派。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45.9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