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栏:民族建筑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的形象诠释——广西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研究系列之五  

Ganlan:The Vivid Interpretation of the Interaction,exchange,and Integration of Ethnic Architectural Cultures:the Fifth of a Series of Studies on Ethnic Communication Fusion and Integration in Guangxi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覃彩銮 QIN Cai-luan

机构地区:[1]广西民族研究中心,广西南宁530028

出  处:《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4年第3期60-65,共6页Journal of Guangxi Institute of Socialism

摘  要:干栏是壮族及其先民世代传承的一种木构建筑形式。干栏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史前时期的“构木为巢”,是先民们为适应当地气候炎热、地面潮湿、野兽横行、瘴气浓重的自然环境而创建的一种离地而居的建筑形式。秦始皇统一岭南后,设置郡县、徙民南居,中原地区铁器和穿斗式榫卯木构建筑技术也随之传入广西。在长期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过程中,具有开放包容传统品格的壮族及其先民,善于学习和借鉴中原木构技术,将之吸收融入干栏构建中,促进了干栏建筑的发展。干栏建筑上的一榫一卯、一檩一榀、一桷一瓦,都凝聚着民族智慧的合力和创新精神,印证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

关 键 词:壮族干栏 构建技术 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形象诠释 

分 类 号:TU-05[建筑科学—建筑理论]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