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李钧鹏 杨太文 Li Jun-peng;Yang Tai-wen
机构地区:[1]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 [2]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出 处:《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4年第10期1-14,共14页Modern Communication(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现代化实践与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研究”(项目编号:22&ZD193)的研究成果。
摘 要:在许茨的社会理论中,社会世界是探讨行动、互动以及知识生产的重要基础,这种社会世界结构具有非连续性,可以分为面对面情境、同代人世界、前辈世界和后代人世界。然而,随着数字化技术日益渗透进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人们的认知范围、行动逻辑以及主体间性逻辑都会发生改变,许茨语境下的社会世界结构也变得日益复杂。要在这一背景下考察现象学社会学的基础,就必须重新思考数字空间中的社会世界及其结构问题。回顾许茨及其后继学者对社会世界及其结构问题的讨论,有助于辨析区分社会世界结构的依据,包括可理解和可解释范围、可行动范围、主体间性范围以及知识共享范围。考察这些衡量依据在数字空间的变化,可以更清晰地认识数字空间对社会世界结构的深刻影响。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47.8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