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复旦大学新闻学院
出 处:《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4年第10期134-140,147,共8页Modern Communication(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
摘 要:人工智能技术及其构建的现实正逐渐占据主导性和垄断性地位。在此背景下,重返詹姆斯·凯瑞的技术与文化理论,从技术与文化的同构关系、多重主体角逐技术建构现实的权力的角度出发,指出社会各个团体使用象征符号和采取实际行动建构关于智能技术的现实正逐渐占据主导性、垄断性地位,进而成为一种新型的意识形态。同时,针对凯瑞将技术逻辑仅仅理解为时空偏向、未能澄清技术如何作用于人的身体感知的局限,立足人工智能技术的典型特征一一透明化、深度化、全面性的“人机交互共生”,发现智能技术对文化的影响主要在于重塑人的主体性。对智能技术意识形态的理解,应该进一步转向日常生活中人的身体感知、心理特征、知识类型等层面。由此,既能从凯瑞的技术与文化理论视角,重新认识人工智能技术,同时也通过考察人工智能技术的新特征,推进凯瑞的技术与文化理论。
关 键 词:人工智能技术 詹姆斯·凯瑞 技术与文化理论 意识形态
分 类 号:TP18[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G206[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