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姜朝阳[1] 房世波[1] 吴东 刘馨 赵花荣[1] 郭杰 张心如 朱永超 李璇[1] 武英洁 邬定荣[1] Jiang Z;Fang S;Wu D;Liu X;Zhao H;Guo J;Zhang X;Zhu Y;Li X;Wu Y;Wu D
机构地区:[1]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1 [2]安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合肥230036 [3]饶阳国家气候观象台,衡水053900 [4]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北京100081 [5]山东省气象数据中心,济南250031
出 处:《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24年第12期3903-3915,共13页Scientia Sinica(Terrae)
基 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3YFE01222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075193)资助。
摘 要:到21世纪初,华北平原麦作区已实现六次大规模的品种更替.气候变化背景下,揭示不同年代培育的冬小麦品种对气候变暖的响应十分必要.为此,本文选择20世纪60年代至21世纪00年代培育的10个冬小麦品种,自2017~2022年在固城和饶阳农业气象试验站开展田间试验.利用两个试验站的自然温差(两地平均气温相差1℃),配合施肥与不施肥两种处理,构造双因子二水平田间试验,揭示不同年代培育的冬小麦品种对气候变暖响应的异同.结果表明:(1)各品种冬小麦在升温环境中均能实现增产.分离升温与施肥的作用可见,仅升温处理下,冬小麦各品种的增产幅度随品种育成年代递减;升温叠加施肥处理下,冬小麦各品种的增产幅度随品种育成年代递增.(2)中晚期品种冬小麦耐高肥力与耐高温之间有较强的相关性,升温与施肥交互作用的增产效果显著.升温有明显的产量增益作用,显著放大了施肥条件下中晚期品种冬小麦的增产效果,晚期品种的平均增产幅度达到67%.(3)升温环境中,冬小麦生长季的日最低气温均值大幅度提高,0℃以下日数减少,显著缩短了冬小麦的越冬期,进而缩短生育期,但剔除越冬期后的有效发育日数(>0℃日数)基本保持不变.(4)升温有助于大蘖形成,增加冬小麦各品种的叶面积和干物质积累,降低不孕小穗的比率.升温环境中,晚期育成的冬小麦品种不孕小穗比率显著低于早中期品种,收获指数(HI)明显提高,有效增加了产量.本文试验研究的结果反映了不同年代育种策略和目标下培育的冬小麦品种适应气候变化的潜力,对于应对气候变化的冬小麦育种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分 类 号:S512.11[农业科学—作物学] P467[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