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理解唯物史观的历史性生成与意义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冯旺舟[1] 

机构地区:[1]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武汉430073

出  处:《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24年第10期139-140,共2页China University Academic Abstracts

摘  要:回顾马克思恩格斯在经典文本中对人类社会的四重关系、劳动分工与劳动异化以及对三个阶段共同体的深刻理论阐释,对于我们重新理解唯物史观围绕考察“生产方式的展开与人的自由解放”的历史性生成具有重要意义。第一,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虽然没有运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相关术语,但是通过对虚幻共同体、大工业、分工等的分析,也揭示了劳动在这个过程中所存在的异化现实,即异化的劳动仍然是凌驾于人之上的强制力量,凸显城乡的分离、私有制的稳固、工人阶级与资本家的矛盾。

关 键 词:《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虚幻共同体 《德意志意识形态》 劳动分工 历史性生成 唯物史观 劳动异化 强制力量 

分 类 号:B03[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A81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