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李小霞
出 处:《宋史研究论丛》2024年第2期115-135,共21页
摘 要:以割地燕云、称臣为子、金帛重赂为代价建立的石敬瑭政权,既不具备有效控御中原诸镇的政治威望与军事实力,又因“取天下不顺”、为北族契丹所册立的建国事实,导致朝野上下始终呈现出内弱外卑的政治气象。在处处屈节承奉北敌之际,作为中原帝王这一政治身份下的石敬瑭,亦非盲然事辽而置后晋利益与政权安危于不顾,在“卑辞厚币”政策之外,“内谨边备”之举更为关键,甚有外松内紧之势。为防御倚势而盛的契丹继续凌虐南境,石敬瑭在灵武、河东、河北等中原北部边区相继调以猛臣悍将节镇戍防,以此作为燕云地利丧失后的补救性御边举措,并依边防各区的战略地位、地理形势、戍防侧重以及晋辽关系的更易变化而适时加以调整,冀其在关键时刻充分发挥御敌于外的防守作用,试图维护后晋现有的地理版图与政治利益。割地事辽之后的后晋政权,自食其果地被动承受“北强南弱”所带来的边防新困境,石敬瑭只能在屈节外事之下,对内谨守“内谨边备”之策,力图内外相合,寻求苟安之道,以保障后晋统治的继续与政权的稳定。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5.5.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