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李思清[1] Li Siqing
机构地区:[1]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出 处:《天津社会科学》2024年第6期65-74,共10页Tianjin Social Sciences
摘 要:所谓全本学,是指在全本的编纂、刊印与传播接受过程中出现的形形色色的思路、方案与版本形态,以及相关各方在此基础上做出的学术判断、形成的理论思考。与已成显学的选本学相较,目前学界尚缺少专从全本学角度对历代全本编纂的特点、规律、得失以及学术价值做整合性的研究阐发。选本反映的是高度或深度,处理的是一时代文学的光亮处;全本反映的,除高度、深度外,还有宽度和广度,处理的是一时代文学的全景。全本的编纂往往是一个时代学术进展与学术合力的集中体现,中华书局1983年出版的《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一书便是全本编辑出版的经典范例。从学术史层面着眼,全本学的研究范畴及路径至少包括:(1)有关全本的书籍本体研究,内容包括体例、版本、文本(含校勘及异文收集)等。(2)全本编纂过程研究,内容包括编纂背景、编纂动机、编纂经过、体例斟酌与商讨、史料来源、刊刻出版等。(3)编纂人研究,内容包括生平、交游、著述等。如编纂主体非个人,则要考察从事编纂的团队、团体或机构情况。(4)全本成书后的补编与辑佚研究。(5)全本编纂的功过得失及学术价值研究。全本学研究的意义并不仅限于全本、编纂人或订补人、出版机构自身,它也具有重要的文学史意义。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