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王晓刚[1] 陈红 叶家璨 Wang Xiaogang;Chen Hong;Ye Jiacan
机构地区:[1]西南民族大学教育学与心理学学院 [2]西南大学心理学部 [3]兰州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
出 处:《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5期172-180,共9页Journal of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新时代中国社区心理学的理论构建和实践路径研究”(项目号:22&ZD184);四川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四川凉山易地扶贫搬迁社区从安身到安心的社会心理服务实践研究”(SC22B028);国家民委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西南民族地区社会心理服务研究基地研究课题“乡土依恋对扶贫移民社区融入的影响--基于凉山州安置社区的调查”(2022Y003)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文章基于四川省凉山州昭觉县传统村寨及两个扶贫安置社区的田野调查,通过“客观变迁-主观叙事”这一整体分析框架,开展民族地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社会心理服务探索,以期呈现民族地区安置群众从“安身”到“安心”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田野调查发现,因空间环境、生计方式及社会文化的变迁,安置群众面临社会身份转型、集体记忆嬗变及共同体认同缺失等安置社区社会心理服务现实问题。立足于民族地区社会心理服务的现实要求和安置社区社会心理服务的外部塑形,本文从空间变化与身份转型的协调、生计方式与集体记忆的整合、文化认同与共同体认同的互嵌三个维度,提出了民族地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从“安身”到“安心”的社会心理服务内在逻辑,以期为民族地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提供可参考案例。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