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王志章[1,2,3] 魏月寒 Wang Zhizhang;Wei Yuehan
机构地区:[1]西南大学国家治理学院,重庆400715 [2]西南大学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重庆400715 [3]伊犁师范大学,新疆伊宁835000
出 处:《广西社会科学》2024年第5期51-64,共14页Social Sciences in Guangxi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脱贫地区乡村全面振兴的综合效果评价及政策优化研究”(24ASH008);伊犁师范大学提升学科综合实力专项“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减贫合作10年效能评价与优化策略研究”(22XKSZ01);西南大学“2035先导计划:乡村振兴中国道路之——中国西部乡村振兴学”(SWUPilotPlan027)阶段性成果。
摘 要:中国—东盟紧密合作已经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的成功样本,促进了东盟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为人类和平发展和减贫事业作出重要贡献。然而,东盟部分国家的贫困问题仍然严重,减贫任重道远。“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等“五通”,是中国式方案在中国与东盟国家减贫合作中的根本指向和内在机理。以“五通”为维度构建理论分析框架,通过数据挖掘比较系统地评价中国—东盟十年来的减贫合作,发现“五通”方面主要取得以下成效:一是保持政策沟通顺畅,减贫合作目标导向明确;二是设施联通加快推进,包容性发展成效显著;三是提升贸易畅通水平,益贫性市场建设惠及更多普通群众;四是拓宽资金融通内涵,金融服务能力增强;五是创新民心相通形式,多边合作民意基础更牢。虽然中国—东盟减贫合作成效显著,但也面临域内外诸多不利因素和挑战,政府、市场和社会三个层面存在一些亟须解决的合作障碍。据此,中国与东盟国家应坚定航向,借助减贫惠民生扩大合作的最大公约数;完善机制,确保中国—东盟减贫合作的可持续发展;优化市场,推动经济的共同繁荣;培养人才,提升中国与东盟民心相通高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