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远之境:论两宋之际山水画的空间转向及其审美内涵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叶思橼 王天乐 

机构地区:[1]中山大学艺术学院

出  处:《艺苑》2024年第5期69-74,共6页FORUM OF ARTS

基  金: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中国山水画隐逸叙事研究”(项目编号:24YJC760124)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  要:两宋之际的山水画集中体现了画家对空间法则的深入探索。北宋时期郭熙提出的“三远法”——高远、深远、平远,是对中国山水画空间视觉探索的理论性转化;郭熙之后,韩拙又提出“后三远”——阔远、迷远、幽远,“后三远”是对“三远法”的进一步扩展和延伸,它逐步成为画家在山水画中普遍使用的空间经营法则,并形成了文人观看山水画的评价标准。而在对“远”的空间处理与视觉表达中,“平远”成为了继南宋小景山水画以来士人画家普遍的审美倾向。对“平远”的推崇作为两宋之际山水画空间转向的重要契机,其中所隐含的审美趋向和精神内涵,对后世文人的观物方式及其绘画性格的生成亦有重要影响。

关 键 词:两宋山水画 空间 “三远法” “后三远” 平远 

分 类 号:J22[艺术—美术]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