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英时红学的七宝楼台与周汝昌的碎拆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陈维昭[1] 宋婉婷 

机构地区:[1]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200433 [2]复旦大学中文系,200433

出  处:《红楼梦学刊》2024年第6期20-40,共21页Studies on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摘  要:20世纪70年代中期,余英时提出“红学革命”论,契合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内地的主体性哲学思潮和表现论文艺观,对此后的红学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同时,他用“两个世界”论作为其“红学革命”论的文本分析基础,其“清与浊”“情与淫”“理想世界与现实世界”的泾渭分明的序列排比模式令当时中国内地红学界耳目一新。但是其论证逻辑存在着诸多漏洞,比如他把本属各司其职的考证方法与文学批评方法视为前后接续的范式序列,他通过论证大观园的虚构性去论证其理想性,并进一步把理想性置换为“乌托邦”。在红学史事实和《红楼梦》文本事实面前,所有这些论证逻辑都经不起检验,因而“两个世界”论也支持不了其“红学革命”论。周汝昌以《红楼梦》文本为根据,针对余氏所提出的虚构性与乌托邦逐一进行拆解,釜底抽薪,其拆解令人信服。周汝昌的拆解目的是通过论证大观园的纪实性从而暗渡到对历史本事的索隐上。

关 键 词:理想世界 虚构 纪实 周汝昌 

分 类 号:I207.411[文学—中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