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彭必生 路旻 PENG Bisheng;LU Min
机构地区:[1]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 [2]西北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院
出 处:《青海社会科学》2024年第5期10-18,共9页Qinghai Social Sciences
基 金:兰州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先秦道家、墨家技术思想比较研究”(2023lzujbkydx025);贵州省2021年度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国学单列课题“儒学视域下的宋明本草哲学研究”(21GZGX33)。
摘 要:中国古代的药物文化与昆仑文化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早期昆仑神话中西王母、不死药等传说激发了汉代及汉代以前持续了数个世纪的方仙道寻药求仙运动,进而推动了中国传统药物学的基本范式——本草学的形成,同时也塑造了中国古代本草学追求生命健康与生命升华的双重品性,“昆仑”在中国古代的医学实践与宗教实践中始终保持了重要的象征意义。同时,昆仑区域作为丝绸之路的重要交通节点,许多药物经此进入中原大地。在后世的本草学中,三类药物通常被赋予了“昆仑”的文化特色,分别为瓜果素材类药物、矿物药物与香料药物,显现出“昆仑”作为方术文化代表与东西文明枢纽的象征意义。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