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至唐代骈文的不同向度:尚“丽”与尚“用”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周游 何潇 

机构地区:[1]云南经济管理学院通识学院,云南昆明650304 [2]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云南昆明650500

出  处:《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24年第6期30-37,共8页Journal of Kaife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Culture & Art

基  金:2023年云南师范大学校级项目“清中期汉宋学思想与骈文复兴研究”(YJSJJ23-B51)。

摘  要:骈文的地位从魏晋六朝到唐末发生了一个彻底反转的情况。究其实质,是由于哲学思想以及时代风气造成了对文学审美的不同趣味,六朝尚“丽”,重视美感,对形式美的追求达到了极致,骈文也因此而得到尊崇。这与彼时对于“形”的哲学思考是密不可分的。魏晋六朝重视人物品评,这来自于“因形判意”的思维,并且很快转入到对“形”本身的审美活动中;进而随着玄学与佛学的发展,以僧肇、范缜为代表的学者对“形神”关系的讨论深刻地影响了士人的思想以及对文学的认识。但骈文的流弊很快显现出来,迈进唐朝,盛唐气象加之儒学的重振,使得当时的人们兴起了对“实用性”的追求,骈文的浮靡之风也逐渐被刚健之气所冲淡,“古文运动”应运而生。

关 键 词:骈文 形式美 《神灭论》 《人物志》 古文运动 

分 类 号:I207.225[文学—中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