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诸子研究视野下的国别论:秦  

A Probe into Guo Moruo's States Research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is Study of Different Schools and Doctrines of The Spring and Autumn and Warring States Periods:Taking Qin State for Example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杨胜宽[1] Yang Shengkuan

机构地区:[1]乐山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四川乐山614000

出  处:《郭沫若学刊》2024年第4期7-17,共11页Journal of Guo Moruo Studies

摘  要:秦国从僻处西隅到在春秋、战国时代称“霸”争“雄”,最终完成结束中国历史上数百年诸侯割据征战局面的大一统事业,与其采用并坚持法家思想主张,致力于富国强兵的治国方略密不可分。郭沫若在诸子研究时期着力考察春秋中期以至战国末期的社会发展演变,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诸多方面,有利于其对中国古代历史进程由奴隶制向封建制社会转型的演变脉络和内在机理的脉络梳理与清晰认识,为其后来将两种社会形态的分界点确定在春秋、战国之交,奠定了重要研究基础。但郭沫若在看到法家对秦国图强争霸所发挥的积极作用的同时,对秦国到嬴政时代实现天下一统却评价不高,甚至赋予许多负面意义,显得不太客观公允,也与历史真实不尽相符。

关 键 词:郭沫若 诸子研究 秦国 法家思想 战国时代 

分 类 号:K231.2[历史地理—历史学] B237[历史地理—中国史]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