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杨胜宽[1] Yang Shengkuan
机构地区:[1]乐山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四川乐山614000
出 处:《郭沫若学刊》2024年第4期7-17,共11页Journal of Guo Moruo Studies
摘 要:秦国从僻处西隅到在春秋、战国时代称“霸”争“雄”,最终完成结束中国历史上数百年诸侯割据征战局面的大一统事业,与其采用并坚持法家思想主张,致力于富国强兵的治国方略密不可分。郭沫若在诸子研究时期着力考察春秋中期以至战国末期的社会发展演变,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诸多方面,有利于其对中国古代历史进程由奴隶制向封建制社会转型的演变脉络和内在机理的脉络梳理与清晰认识,为其后来将两种社会形态的分界点确定在春秋、战国之交,奠定了重要研究基础。但郭沫若在看到法家对秦国图强争霸所发挥的积极作用的同时,对秦国到嬴政时代实现天下一统却评价不高,甚至赋予许多负面意义,显得不太客观公允,也与历史真实不尽相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20.22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