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孔明安
出 处:《求索》2024年第6期110-118,共9页Seeker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当前主要社会思潮的最新发展动态及其批判研究”(项目编号:16ZDA101)。
摘 要:社会认识论问题是哲学研究的核心议题之一,马克思正是在西方近代哲学认识论的基础上强调了认识的社会性和历史性,开辟了社会认识论哲学研究的新维度。首先,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强调认识论的“实践”转向,为社会认识论研究开辟了新方向;唯物史观则是宏观维度的社会认识论的显现,它确立了社会认识论研究中实践唯物主义的研究路径。其次,法兰克福学派的同路人索恩·雷特尔围绕马克思的《资本论》提出了商品交换中的“交换抽象”和“思维抽象”,将马克思与康德加以关联,从商品交换的形式性这一微观层次上深化社会认识论研究。再次,现代精神分析理论基于幻象和意识形态社会现实所提出的主体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关系,从独特视角探讨了社会认识研究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具体而言,阿尔都塞受拉康的影响,围绕着马克思的《资本论》而提出的“症候阅读法”是对马克思文本阅读与社会认识之间关系的进一步探讨;当代左翼精神分析学者齐泽克将社会意识形态的社会现实归之于意识形态的幻象及其结构的产物,则是社会认识论研究进一步微观化和深入化的体现。总之,尽管上述三种社会认识论研究路径各不相同,但它们都有助于推进和深化马克思主义基础上的社会认识论研究。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