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管内肿瘤显微切除联合脊柱内固定的疗效分析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郭得辛 杨广辉[1] 孙宜保[1] 朱红鹤[1] 张俊 宋亚 郭小伟[1] 

机构地区:[1]郑州市骨科医院脊柱骨科,郑州450000

出  处:《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24年第5期585-589,共5页Chinese Journal of Microsurgery

摘  要:目的分析采用显微切除联合脊柱内固定术治疗椎管内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 在郑州市骨科医院脊柱骨科采用显微切除联合脊柱内固定切除椎管内肿瘤患者35例的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 其中男12例, 女23例;胸椎13例, 腰椎9例, 胸、腰椎13例;经术前McCormick脊髓功能评估显示, Ⅰ级8例, Ⅱ级10例, Ⅲ级9例, Ⅳ级8例。术后观察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管拔除时间及下床活动时间;对所有患者进行门诊或电话随访, 观察术前、术后的脊髓功能、局部疼痛程度、感觉功能以及运动功能变化;定期进行影像学评估是否复发。结果本组患者手术时间(116.11±16.84)min, 术中出血量(78.00±16.84)ml, 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4.71±1.62)d, 下床活动时间(5.60±1.42)d。术后病理结果显示大部分椎管内肿瘤病变均为良性。随访12~18个月, 平均14个月。随访结果显示, 根据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疼痛评分标准, 患者疼痛评分由术前的(7.56±1.21)分降至(0.83±0.42)分;根据McCormick脊髓功能评估标准, 脊髓功能改善29例(82.86%), 稳定6例(17.14%);根据关键感觉点(KPs)感觉功能评估标准, 患者KPs评分由术前的(45.36±10.78)分升至(85.32±15.61)分;根据关键肌(KMs)运动功能评估标准, 患者KMs评分由术前的(40.73±8.52)分升至(73.88±10.06)分;随访期间未观察到复发案例, 仅有1例肌力下降, 经康复治疗后肌力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显微切除联合脊柱内固定切除椎管内肿瘤能够有效恢复患者脊髓相关功能, 且未见显著不良反应发生, 临床疗效较好, 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关 键 词:椎管内肿瘤 椎管减压内固定 回顾性分析 显微外科手术 

分 类 号:R739.42[医药卫生—肿瘤]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