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河南师范大学河南省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中心,河南新乡453007
出 处:《许昌学院学报》2024年第6期117-123,共7页Journal of Xuchang University
基 金: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政治符号对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的影响及优化策略研究”(2021BZZ005);河南师范大学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项目(YX202310)。
摘 要:“人民”和“人民性”是中国政治话语中的高频词汇。“人民”经理论建构演变为现代国家的合法性基础,对人民个体性和群体性的不同理解产生了不同的民主形态。作为文学评论用语的“人民性”发展成为人民政治的价值底色,在中国化实践中其主要表现为突出人民主体的鲜明政治立场、代表总体性的公共利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旨归。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革命、创建人民国家、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实践历程构成了人民性塑造的历史逻辑,“以人民为中心”的历史出场为新时代的人民性塑造提供了现实指导。立足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心任务,人民性的塑造要以制度引领构建人民性的政治保障、以政策体系推动人民性的社会实践、以思想文化塑造人民性的道德基础。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