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危险因素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韩海心[1] 杨讯[1] 王波[1] 杨旭[1] 

机构地区:[1]南阳市中心医院输血科,南阳473000

出  处:《中国实用医刊》2024年第21期52-55,共4页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Medicine

摘  要:目的分析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患者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危险因素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抽取2019年3月至2023年3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造血干细胞移植血液病患者86例,根据HSCT患者血小板输注有效率评估标准将其分为无效组和有效组。收集两组患者临床相关资料,记录其血小板输注疗效情况及随访1年预后终点事件。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HSCT患者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危险因素,再采用Kaplan-Meier曲线法比较生存率。结果86例HSCT患者中血小板输注总有效率为69.77%(60/86),其中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血小板输注有效率为72.55%(37/51),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血小板输注有效率为75.00%(12/16),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血小板输注有效率为63.64%(7/11),慢性白血病患者血小板输注有效率为50.00%(4/8),即有效组60例,无效组26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血小板输注次数、出血、血小板库存时间、移植类型、ABO血型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无效组脾肿大者、感染者占比高于有效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感染(OR=1.595,95%CI:1.301~1.956)、脾肿大(OR=1.376,95%CI:1.142~1.657)是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危险因素(P<0.05)。无效组住院病死率、随访病死率(11.54%,3/26;26.92%,7/26)均高于有效组(0,0/60;5.00%,3/60),P均<0.05。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无效组总生存率低于有效组(P<0.05)。结论HSCT患者血小板输注无效发生率较高,感染和脾肿大是患者血小板输注无效的独立危险因素,此外,血小板输注无效对HSCT患者预后的影响表现为更低的总生存率,需重视引起发生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预防及治疗措施十分重要。

关 键 词:造血干细胞移植 血小板输注 危险因素 预后 

分 类 号:R457.7[医药卫生—治疗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