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出 处:《中国实用医刊》2024年第21期52-55,共4页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Medicine
摘 要:目的分析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患者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危险因素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抽取2019年3月至2023年3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造血干细胞移植血液病患者86例,根据HSCT患者血小板输注有效率评估标准将其分为无效组和有效组。收集两组患者临床相关资料,记录其血小板输注疗效情况及随访1年预后终点事件。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HSCT患者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危险因素,再采用Kaplan-Meier曲线法比较生存率。结果86例HSCT患者中血小板输注总有效率为69.77%(60/86),其中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血小板输注有效率为72.55%(37/51),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血小板输注有效率为75.00%(12/16),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血小板输注有效率为63.64%(7/11),慢性白血病患者血小板输注有效率为50.00%(4/8),即有效组60例,无效组26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血小板输注次数、出血、血小板库存时间、移植类型、ABO血型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无效组脾肿大者、感染者占比高于有效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感染(OR=1.595,95%CI:1.301~1.956)、脾肿大(OR=1.376,95%CI:1.142~1.657)是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危险因素(P<0.05)。无效组住院病死率、随访病死率(11.54%,3/26;26.92%,7/26)均高于有效组(0,0/60;5.00%,3/60),P均<0.05。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无效组总生存率低于有效组(P<0.05)。结论HSCT患者血小板输注无效发生率较高,感染和脾肿大是患者血小板输注无效的独立危险因素,此外,血小板输注无效对HSCT患者预后的影响表现为更低的总生存率,需重视引起发生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预防及治疗措施十分重要。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