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事件中伪诗的认识价值——以《石达开遗诗》为例  

The Cognitive Value of Pseudo Poetry in Historical Events:With Shi Dakai's Posthumous Poems as an Example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孙启华[1] Sun Qihua

机构地区:[1]苏州大学文学院

出  处:《东吴学术》2024年第6期56-66,共11页Soochow Academic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清代诗史典型事件的文献考辑与研究”(18ZDA255);江苏省社科基金基地项目“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江南文学研究”(16JD015)阶段性成果。

摘  要:伪作的产生是各种因素合力的结果。石达开诗作,自梁启超1902年于《新民丛报》刊出,其后三四十年间辑佚诗作频频刊出,最终结集成《石达开遗诗》。与辑佚同时进行的是学者的辨伪工作,很多学人在承认石诗为伪的同时却愿信其为真,这一特殊现象值得注意。石达开作为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天京事变”的亲历者与局中人,其出走与败亡的诸多传说,成为人们借以回视自我际遇的样本,而英雄崇拜情结则构筑出其诗作产生、传播的心理基础。随着晚清内忧外患的加剧,志士仁人高举排满大纛,石达开反清之举具有先导意义,这奠定了其诗作“辑佚”的政治基础。随着历史变局的深化,石达开的形象也在层累地塑造,由武将变为文武全才,最终成为民族英雄,达成了时代弄潮者的祈愿。

关 键 词:太平天国运动 石达开 《石达开遗诗》 伪书 

分 类 号:I207.22[文学—中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