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孙启华[1] Sun Qihua
机构地区:[1]苏州大学文学院
出 处:《东吴学术》2024年第6期56-66,共11页Soochow Academic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清代诗史典型事件的文献考辑与研究”(18ZDA255);江苏省社科基金基地项目“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江南文学研究”(16JD015)阶段性成果。
摘 要:伪作的产生是各种因素合力的结果。石达开诗作,自梁启超1902年于《新民丛报》刊出,其后三四十年间辑佚诗作频频刊出,最终结集成《石达开遗诗》。与辑佚同时进行的是学者的辨伪工作,很多学人在承认石诗为伪的同时却愿信其为真,这一特殊现象值得注意。石达开作为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天京事变”的亲历者与局中人,其出走与败亡的诸多传说,成为人们借以回视自我际遇的样本,而英雄崇拜情结则构筑出其诗作产生、传播的心理基础。随着晚清内忧外患的加剧,志士仁人高举排满大纛,石达开反清之举具有先导意义,这奠定了其诗作“辑佚”的政治基础。随着历史变局的深化,石达开的形象也在层累地塑造,由武将变为文武全才,最终成为民族英雄,达成了时代弄潮者的祈愿。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19.24.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