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陈巍 Chen Wei
机构地区:[1]绍兴文理学院心理学系,浙江绍兴312000 [2]中国人民大学哲学与认知科学交叉平台,北京100080
出 处:《社会科学战线》2024年第12期23-31,共9页Social Science Front
基 金: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培育重大课题(青年英才培育)(223QNYC19ZD);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0ZD045)。
摘 要:理解和预测他人行为的能力是大多数社会互动的基石,也是人机互动与社交机器人设计的重要指标。人类与机器人如何在社会交往中将思想、信念和情感彼此归因成为人工智能领域新的热点。心灵感知维度理论将人类互动对象的心灵归因区分为自主性能力维度和经验能力维度,当前的研究主要侧重于从自主性能力维度出发将心灵归属于机器人,而忽视如何从经验能力维度实现机器人的心灵归因。对此,发展心理学家斯特恩提出的活力形态概念及其一系列神经科学证据有助于研究者重新理解上述问题。赋予人工智能以活力,将有助于发现那些可能引起人类将心灵归属于机器人的经验特征,从而丰富“与人相似”的社交机器人的个性化研发。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26.1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