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张衔 蒙长玉[3] Zhang Xian;Meng Changyu
机构地区:[1]西南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四川成都610500 [2]四川大学经济学院,四川成都610065 [3]河南工学院经济学院,河南新乡453003
出 处:《社会科学战线》2024年第12期94-113,共20页Social Science Front
基 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课题(21JD710008)。
摘 要:分配关系是由生产关系决定的,劳资之间稳定的生产关系需要合理的收入分配数量关系来维持。确定劳资之间最优分配比例,是分配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关系的核心议题。文章通过对5个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验观察和实证分析,发现长期经济运行过程中存在着决定经济协调运行的劳资分配的合理区间。统计描述和实证结果显示,劳动收入份额的合理区间很可能是0.6—0.64。劳动收入份额接近合理区间以及最优比例,经济运行综合状况趋于改善,反之,经济运行综合状况趋于恶化。政府负有维持生产关系稳定的职责,利益偏向性的政府政策直接和间接地影响国民收入中失衡的分配关系,使之回调到合理区间。当前中国劳动收入份额处于较低水平,这不利于新时代新发展格局的构建、共同富裕的推进和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文章提出的国民收入最优分配比例的合理区间,为中国制定收入分配政策、有效调节收入分配比例、畅通国内大循环、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数量依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117.121.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