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恨海”的形成:近代哀情小说叙事形态生成探源  

The Formation of the"Sea of Hatred":Tracing the Origins of Narrative Forms in Modern Tragic Novels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姜荣刚 Jiang Ronggang

机构地区:[1]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浙江杭州311121

出  处:《社会科学战线》2024年第12期189-201,282,共14页Social Science Front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1BZW026);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2&ZD269)。

摘  要:哀情小说诞生初期,作品命名整体上表现出对“恨海”意象近乎执着的偏爱,这正是此前狭邪小说有意营造与渲染的结果。狭邪小说是道光以后寒士进身无路的悲歌,它通过名士坎坷、美人坠落及“同是天涯同是客”的悲情叙事,在文本中生发出弥漫全篇的“恨海”意象。这无疑直接激发了哀情小说的艺术想象。尽管哀情小说的悲情叙事是通过中西文明冲突与家国情仇等新的形式表现的,但其花魂与国魂的叙事纠葛及其相互隐喻,恰在内在的精神谱系上与此前的狭邪小说达成了默契。由从狭邪小说到哀情小说故事原型的考索可知,其悲剧性结局多出于人为的改写,透过这一现象进行深入分析可知,它们一以贯之的哀情叙事实际上是末代士人群体的边缘化以及由此对他们精神上造成的压抑、苦闷与迷茫在文学层面的表现,也即在这一转型阵痛过程中他们为自己谱写的集体挽歌。

关 键 词:恨海 哀情小说 狭邪小说 叙事形态 末代士人 

分 类 号:I206.2[文学—中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