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姜荣刚 Jiang Ronggang
出 处:《社会科学战线》2024年第12期189-201,282,共14页Social Science Front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1BZW026);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2&ZD269)。
摘 要:哀情小说诞生初期,作品命名整体上表现出对“恨海”意象近乎执着的偏爱,这正是此前狭邪小说有意营造与渲染的结果。狭邪小说是道光以后寒士进身无路的悲歌,它通过名士坎坷、美人坠落及“同是天涯同是客”的悲情叙事,在文本中生发出弥漫全篇的“恨海”意象。这无疑直接激发了哀情小说的艺术想象。尽管哀情小说的悲情叙事是通过中西文明冲突与家国情仇等新的形式表现的,但其花魂与国魂的叙事纠葛及其相互隐喻,恰在内在的精神谱系上与此前的狭邪小说达成了默契。由从狭邪小说到哀情小说故事原型的考索可知,其悲剧性结局多出于人为的改写,透过这一现象进行深入分析可知,它们一以贯之的哀情叙事实际上是末代士人群体的边缘化以及由此对他们精神上造成的压抑、苦闷与迷茫在文学层面的表现,也即在这一转型阵痛过程中他们为自己谱写的集体挽歌。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191.25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