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邓绍根 强若琳 Deng Shaogen;Qiang Ruolin
机构地区:[1]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北京100872 [2]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北京100872
出 处:《社会科学战线》2024年第12期214-223,共10页Social Science Front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19ZDA320)。
摘 要:“红黑榜”作为列宁关于苏维埃报刊论述中的基本观念,是报刊发挥“社会主义建设的工具”作用的重要途径。1920年,“红黑榜”作为列宁主义的一部分传入中国,最早在进步刊物和中共出版物中得到引介。中央苏区时期,根据地建设的需要与新闻事业勃兴促进了“红黑榜”观念的传播,并以报刊批评和表扬的形式投入根据地办报实践。延安时期,中共报刊“红黑榜”观念进一步深化并得到广泛推行,嵌入党的宣传动员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红黑榜”观念渐趋成熟,“红黑榜”发展为办报方针与各级报刊的常设专栏。“红黑榜”作为办报观念与方针,联系报刊批评、正面宣传等报道形式,通过以表扬先进、鞭策落后为特征的宣传手段服务革命动员及社会主义政权建设,并影响了中共舆论引导与舆论监督的确立与发展。
分 类 号:G210[文化科学—新闻学] A82[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