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现代化话语建构基本经验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黄赫一 

机构地区:[1]广东财贸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  处:《党史文苑》2024年第12期119-121,共3页

基  金:广东省教育规划办公室2022年度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高等教育专项)“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下以党的独特优势推进高校治理现代化耦合联动机制研究”(2022GXJK053);广东省教育厅2023年普通高校青年创新人才类项目“‘中国式现代化’标识性概念建构的基本经验研究”(2023WQNCX262);广东省教育厅2023年度广东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题“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提升对中国式现代化的阐释力研究”(2023GXSZ194);清远市2024年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广东地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叙事资源研究——以凤城文化挖掘运用为例”(QYSK2024025)。

摘  要:现代化是一个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信息社会转变的过程。由于历史背景、文化传承、国家状况和时代特征的差异,不同国家和民族在迈向现代化的起点、路径和成果上存在显著差异。在对历史经验进行深刻反思的基础上,毛泽东建构了中国现代化的话语体系。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他明确了中国现代化的核心本质,规划了现代化的发展蓝图,探讨了实现现代化的路径,并对现代化的实现时间进行了预测。这些工作为新中国现代化话语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关 键 词:传统农业社会 话语建构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文化传承 现代工业社会 核心本质 话语体系 显著差异 

分 类 号:D231[政治法律—政治学] A84[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K26[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