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徐长福[1] Xu Changfu
机构地区:[1]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哲学系、实践哲学研究中心
出 处:《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24年第6期45-51,共7页Marxism & Reality
基 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全球现代化史的哲学考察——从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看”[项目编号:23JD720004]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马克思恩格斯的唯物史观既有历史维度,又有地理维度,后者存在于他们关于全球各大洲众多国家的大量论述中,其关注点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国际不平衡,其理论线索是这种发展的全球时差。马克思恩格斯的这一系统认识形成于19世纪40年代后期和50年代初期,其框架性内容是把世界划分为发展程度递降的六个地理梯度:(1)英国——资本主义综合发展一马当先的国家;(2)美国、法国、荷兰、比利时等国——资本主义发展过半的国家;(3)德国——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国家;(4)俄国——在非资本主义国家中唯一有实力既挑战资本主义国家又征服其他非资本主义国家的国家;(5)除俄国之外的所有欧洲非资本主义国家;(6)世界上其余各大洲除美国之外的所有国家——欧洲之外的非资本主义国家。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全球时差的思想对于认识19世纪资本主义全球化过程、理解20世纪以来世界格局的演化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关 键 词:马克思恩格斯 唯物史观 资本主义 全球时差 地理梯度
分 类 号:A81[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D033.3[政治法律—政治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