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歐陽艷華 OUYANG Yanhua
机构地区:[1]不详
出 处:《中国经学》2024年第2期195-206,共12页
摘 要:《尚書》在大儒朱子辨疑以後,備受争議;嗣清中葉以來,門户角力,於此爲最。民國初建,學制“廢經”,一九二○年後新文化運動及疑古史學更進一步瓦解經學。唐文治先生於是時編纂經學讀本《十三經讀本》,取校勘精良而注釋簡明爲主,以期重建新時代中國文化的基礎。其中《尚書讀本》的編纂情况最爲複雜。本文釐清唐先生編纂的初衷、理路、取材,以至評點之選定,展現其經典教育的實施,對於理解百年來時代脈絡中經學的發展及其典範,無疑極爲關鍵。本文揭示唐先生爲《尚書讀本》製立古文本與今文本的構思和意義,並指出作爲古文讀本的孫星衍《古文尚書馬鄭注》,屬於孫氏早期論著,爲求復原篇體完整的古文《尚書》,將疑似作僞或訛誤之文一併採納,蓋此時尚未形成後來“歸重今文”的成熟思想。對此,唐先生特意以《尚書正義》爲銓衡,展示出以版本信實爲要則的治經思想。唐先生尊重文本,重視文理,因文明道。爲此,本文進而探究經文文理的問題,揭示所選任啓運《尚書約注》“文法”視現文本義理的“古文辭”學實踐;同時,又端視唐先生《十三經讀本評點札記》收録實况與其中混淆現象,尤其是對清儒武士選《尚書因文》的審視,以期復原真相,顯白唐先生“因文以明道”的神聖用心。本文順序釋説唐先生集大成的願景與工夫,以見現代經學承前繼後的精神,體現於“廢經時代”出現以“明道”爲宗旨的經教實踐。並存所以爲了“明道”,已經超越家法或門户,此唐先生《尚書》之學所以爲典範。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