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王柏荣 赖源水 WANG Bairong;LAI Yuanshui
出 处:《南宁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6期128-142,共15页Journal of Nanning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基 金:甘肃省高级人民法院2023年度司法研究重点课题“基层人民法院公正司法理论与实践研究”[GSGYKT(2023)A01]。
摘 要:信息革命的浪潮促使人类社会快速迈入数智时代,以算法、数据和信息等为核心的人工智能技术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但随之也产生了一定的负效应。社会信任危机是在数智社会背景下产生的主要负效应之一。社会信任经历了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数智时代的算法信任有别于传统社会的身份信任和法律信任。算法的普遍应用在人们的社会交往中横亘了一道机器中介,而算法运行过程中的黑箱性和非中立性导致的信任危机,成为当前社会治理的难题。面对技术革新的时代要求,算法可信任性的基础依然存在,算法的价值非中立性决定了算法的可规制性。借助法治的优势,通过对算法的法律规制以重构算法信任,不失为一种较为可行的方案。对算法主体施加义务建立完善算法备案和算法评估制度,赋予算法用户以算法解释权,形成算法治理的完备法律规制体系,可以实现对技术的驯化,最终畅通算法信任渠道,让社会重拾信任。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