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王帅统
机构地区:[1]山东理工大学,山东淄博255000
出 处:《戏剧之家》2024年第33期94-96,共3页Home Drama
基 金:山东理工大学博士科研启动经费资助项目课题“中国与保加利亚民族声乐教育体系之比较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724001/4033。
摘 要: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文化艺术事业的复苏发展,新音乐的创作和演出成为新时期文化宣传和普及的主题之一,欣赏歌颂党和人民的歌曲、歌剧成为社会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音乐演唱方面,也迫切需要能够展示新形式、新作品的歌唱方法。与此同时,由于西洋美声唱法和中国传统民族唱法之间的矛盾逐渐升温,总结中国传统民族唱法、培养优秀歌唱家成为高等音乐学府的重要任务。随着各大音乐学院的成立,涌现一大批中国民族声乐的探索者、研究者,他们在继承中国传统民族声乐演唱方法的基础上,大胆借鉴西洋美声唱法,极大地促进了学院派民族唱法的形成。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国民党统治区的声乐演唱和教学以西方美声唱法为主,而在解放区延安,随着秧歌剧和民族歌剧的出现,出现了李波、王大化、王昆、郭兰英等民族唱法歌唱家,他们继承了民歌和戏曲的传统演唱方法,将中国传统民族唱法提升到新的高度,促进了中国传统民族唱法的发展。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