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赵宇超 周旅军[2] Zhao Yuchao;Zhou Lujun
机构地区:[1]之江实验室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室,浙江杭州311121 [2]中华女子学院社会学系,北京100101
出 处:《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10期155-163,共9页Journal of Southwest Minzu Universit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基 金: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青年项目“智能传播视域下浙江省数字平台建设和政府治理能力研究”(23NDJC070YB);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人工智能促进社会性别平等研究”(20BSH040)阶段性成果。
摘 要:人工智能技术负载着伦理判断和道德选择,其中,性别平等作为重要的价值观之一,体现在人工智能的开发设计过程中。目前,有关研究大多聚焦于剖析人工智能应用后带来的性别偏见和歧视问题,对处于技术开发端从业者的性别立场、价值倾向及其伦理实践的后果都还缺乏深入细致的讨论。通过考察475位人工智能从业者对算法性别伦理的理解,研究揭示出“向善”态度与“为善”实践之间的矛盾与挑战:在“向善”方面,尽管大多数技术人员对性别歧视现象和技术解决方案并不熟悉,甚至呈现出技术发展实用主义倾向,但整体上认可性别平等和技术公平的理念;而在“为善”实践中,即便许多从业者愿意承担确保技术公正和“纠偏”的责任,却由于缺乏相关经验和组织支持,难以将理念付诸行动。这一发现为人工智能性别歧视的伦理治理提出新的视角。研究据此呼吁企业和政府积极行动,通过提供工具性资源、扩充技术方案、加强社会规范教育等举措,引导和形塑价值观,在日常、有序、重复的“实践伦理”过程中,培养技术从业者的性别敏感性,以期在人工智能技术生产的源头减少不平等。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