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i-Tree模型的滁州苏州公园植物群落及生态效益研究  

作  者:杨含 周豆豆 李亚鹏 王诗娴 蔡磊 陶玉彪 盛璐 

机构地区:[1]滁州学院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安徽滁州239000

出  处:《现代园艺》2025年第3期75-77,共3页contemporary horticulture

基  金:安徽省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2020xnk05);2023年滁州市第七届社会科学应用对策研究课题(B2023020);滁州学院2022年开放实验项目,滁州学院重点教研项目(2021jyz048)。

摘  要:为提升滁州市苏州公园生态效益,加强城市绿地生态功能建设,对滁州市苏州公园进行实地调查研究,分析了苏州公园15个样地的植物群落组成。利用i-Tree模型量化研究15个样地的植物群落在吸收二氧化碳、改善空气质量和产生氧气方面的生态效益。结果表明,15个样地的植物分为46科65属,共78种405株植物。其中重要值最高的是樱花,占总效益值的34%,其次是桂花,占19.8%;就每株植物的固碳量而言,最有价值的是榔榆,效益价值为69.97元;此外,在空气净化方面,栾树的单株效益最高,为506.54元,樱桃的单株效益最低,为97.81元。同时为苏州公园提出相应的群落优化策略,以提高公园植物群落生态效益,促进生态可持续发展。

关 键 词:植物群落 i-Tree模型 生态效益 滁州市苏州公园 

分 类 号:TU986.5[建筑科学—城市规划与设计] S688[农业科学—观赏园艺]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