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赋能边疆民族地区现代化:理论逻辑、动力机制与未来路径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周玉琴[1] 程曦 

机构地区:[1]长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  处:《新西部》2024年第11期112-117,共6页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地区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历程和经验研究”(项目编号:22XDJ020);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重大理论研究专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论述研究”(项目编号:300102164601)。

摘  要: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新质生产力如何驱动边疆民族地区现代化进程:在经济领域,新质生产力加速边疆民族地区产业效率提升,增强市场竞争力,实现经济结构转型与高质量发展;在社会维度上,优化边疆民族地区民众生活质量,强化公共服务,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与全面发展;在环境层面,倡导并实践绿色发展模式,推动边疆民族地区向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型社会转型。新质生产力赋能边疆民族地区现代化的动力机制由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三大效应构成。未来应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支持技术创新,以人才资源为发展动力,开辟新兴产业领域,以绿色发展为基调推动现代化跃升。

关 键 词:经济结构转型 新兴产业 边疆民族地区 技术创新 社会维度 动力机制 新发展理念 绿色发展模式 

分 类 号:F127[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D633[政治法律—政治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