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广州510275
出 处:《思想理论教育》2024年第12期100-105,共6页Ideological & Theoretical Education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高校思政课研究专项“推动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协同建设思政课合力研究”(项目批准号:19VSZ059);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新发展阶段思政课教育教学规律、学生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研究”(项目批准号:21JDSZKZ04)。
摘 要:“网络摸鱼”是部分青年应对社会内卷的短暂性劳动逃逸行为。从主体、客体、载体来看,青年“网络摸鱼”呈现出群体化、碎片化、隐蔽化和多样化的现实生存样态。作为一种社会现象,青年“网络摸鱼”依照“劳动目的被物化—个体选择—群体认同”的衍生逻辑展开。在演化过程中,“网络摸鱼”诱发了“劳动—休闲”关系的异化、新“焦虑神话”的困囿、算法技术“偏见桎梏”的异化症候。有效应对青年“网络摸鱼”的异化,要在快与慢之间引导青年回归“劳动—休闲”创造美好生活的双重视域,在物与心之间培育青年良好的社会心态,在术与人之间引导青年处理好技术与人共生发展的关系。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16.22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