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鲁萍[1]
机构地区:[1]池州学院,安徽池州247000
出 处:《旅游纵览》2024年第6期121-123,共3页Tourism Overview
基 金:安徽省社科联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研究项目“九华山文化旅游示范区多模态语言景观调查研究”(项目编号:2021CX139)的研究成果。
摘 要:文章聚焦于研究九华山文化旅游示范区的语言景观,对其进行深入调查,结果显示,超过六成的景区标识牌包含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文字,然而约有四成的标识牌只使用中文。总体来看,标识牌所使用语言中,中文、英文和韩文较为常见。值得一提的是,中文处于主导位置,主要负责信息的传达;而英文和韩文则处于辅助地位,更多地展现了景区的国际特色和语言的丰富性。此外,研究还发现,“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两种类型的标识牌表现出较为明显的设计风格与语言选择方面的差异性。此外,在语言景观建设上,景区也存在诸如翻译质量有待提升、语言文字使用规范性不足、外文名称翻译不当、整体规划有所不足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景区管委会应充分考虑游客的多样性,组织专家对景区内语言景观定期进行评估整改,将九华山景区独特的佛教文化元素体现在“自上而下”的标识牌中,并鼓励“自下而上”的标识牌改变单一语言的使用倾向。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