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冉秀 Ran Xiu
出 处:《鲁迅研究月刊》2024年第11期24-32,共9页Luxun Research Monthly
基 金:202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日本鲁迅传记综合研究与提要编撰”(23XZW035);2023年度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日本中国抗战文学研究资料的整理与研究(1931-2022)”(23SKGH127)阶段性成果。
摘 要:以“令飞”之名发表的《摩罗诗力说》作品群,与以“鲁迅”之名发表的《呐喊》作品群之间,存在着“呐喊”与“执拗的低音”之“高低和音”。首先,《摩罗诗力说》所论及的“文学无用之用”论铺就了文学家“鲁迅”“文学救国”论之底蕴,成为伴随“鲁迅”一生的“执拗低音”。其次,“令飞”提出“撄人心”的“文学救国”思想,也正好成为日后“鲁迅”“呐喊”的“执拗之低音”。因此,分析“令飞”在鲁迅众多笔名中的特殊而独特的含义,可探寻《摩罗诗力说》相对于《呐喊》作品群而言其“执拗低音”特质,而其初期作品群《摩罗诗力说》、“令飞”“撄人心”与之后的《呐喊》、“鲁迅”“呐喊”也正好构成鲁迅“国民性改造”思想中的三组“高低和音”。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45.15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