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庄永平[1] Zhuang Yongping
机构地区:[1]上海艺术研究所,上海201103
出 处:《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24年第6期8-14,共7页JOURNAL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THE ARTS:Music & Performance
基 金:202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一般项目“中国传统琵琶乐曲旋律特征研究”(项目编号:23BD074)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 要:音体系的形成必然是建立于某种具体乐器之上的,世界三大音体系可以说都是起源于波斯—阿拉伯的乌德(更早可追溯到巴尔伯特)乐器上。历史上,乌德向西流传演变成一时风靡欧洲的琉特琴,向东则演变成中国最具特色的民族乐器琵琶,可见这一乐器对世界音体系形成的巨大影响力。如果从乌德琴的音位排列来看,中国音体系的建立就是在隋初朝廷郑译与外来苏祗婆,在当时的胡琵琶(即乌德)上作了乐调音阶的对应。之后,在八声音阶基础上,运用七声、六声、五声音阶,形成了后来我国传统音乐旋律乐调的最主要特征。而来自“乌德”乐器自身的波斯—阿拉伯音乐,是在产生出“查耳查耳中指”音高后,也真正奠定了它们的四分之三音体系。另一个希腊—欧洲音体系则是要迟至17世纪后,乌德流入欧洲变异为琉特,同时在键盘乐器上,才形成了现代影响力最大的大、小调音体系。因此,历史地看,在近一千五百年前我国隋初郑、苏乐调音阶的“对峙”与“对应”局面下,三大音体系形成与区别之端倪已初步呈现。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188.25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