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何锡华 黎晓敏 刘占玲 李希波 李军 孔维盛 欧淦渠 徐敏涛 谢明花
机构地区:[1]广东省东莞市万江医院放射科,广东东莞523000
出 处:《当代医药论丛》2024年第33期91-95,共5页Contemporary Medical Symposium
基 金:东莞市社会发展科技项目,项目编号20211800901942。
摘 要:目的:探讨磁共振T2弛豫时间对腰椎间盘退行性变(IVD)的定量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广东省东莞市万江医院行腰椎MRI检查的腰痛患者35例,共126个腰椎间盘,进行腰椎常规MR扫描及T_(2)定量成像(T_(2)mapping)检查,在腰椎正中矢状位T_(2)WI图像上,根据Pfirrmann分级将腰椎间盘退行性变分成Ⅰ~Ⅴ级,同时在T_(2)mapping图像上分别测量前纤维环、髓核及后纤维环T_(2)弛豫时间,比较不同Pfirrmann级别对应T2弛豫时间的差异,并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T_(2)弛豫时间与Pfirrmann分级的关系,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确定其诊断效能。结果:共126个腰椎间盘经MR扫描,Pfirrmann分级为Ⅰ级20个,Ⅱ级24个,Ⅲ级37个,Ⅳ级27个,Ⅴ级18个。腰椎间盘髓核、前纤维环、后纤维环T_(2)值随Pfirrmann分级增加而显著降低,Ⅰ~Ⅲ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Ⅳ级与Ⅴ级T_(2)弛豫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Pfirrmann分级椎间盘髓核T2弛豫时间高于前纤维环和后纤维环,其中Ⅰ~Ⅳ级椎间盘髓核与前纤维环、后纤维环T2弛豫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Ⅴ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腰椎间盘前纤维环、髓核及后纤维环T2弛豫时间与Pfirrmann分级呈负相关,其中髓核与Pfirrmann分级呈高度相关(r=-0.992,P<0.05)。腰椎间盘前纤维环、髓核及后纤维环的T_(2)弛豫时间对Pfirrmann分级的ROC曲线诊断效能中,Ⅰ级与Ⅱ级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22、0.878、0.859,Ⅱ级与Ⅲ级的AUC分别为0.611、0.799、0.651,Ⅲ级与Ⅳ级、Ⅴ级前AUC分别为0.773、0.972、0.799。结论:腰椎间盘T2弛豫时间随着Pfirrmann分级的增加而显著降低,可用于腰椎间盘退变的诊治。
关 键 词:磁共振 T2弛豫时间 腰椎间盘 Pfirrmann分级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