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宋芳静 胡鹏[1] SONG Fang-jing;HU Peng
机构地区:[1]西北大学科学史高等研究院,陕西西安710127
出 处:《甘肃开放大学学报》2024年第6期42-50,共9页Journal of Gansu Open University
基 金:2021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运输成本视角下清代市场格局变迁研究”(21BZS073);陕西高校青年创新团队“丝绸之路科技文明交流研究创新团队”。
摘 要:基于地方志、“缙绅录”、《清代官员履历档案全编》等文献,按照“确定府级行政区划沿革→初步建立知府列表→信息补充与考订→最终形成职官表”的路径,文章复原了嘉庆至宣统朝(1796—1911)甘肃省知府职官表。通过对695名知府(知州、通判)籍贯、出身等信息时空特征的统计分析发现:旗籍官员占比较大,在很长时间里是甘肃省知府的最主要来源;出身以正途为主,异途为辅,且正途以科甲为宗。值得注意的是,以光绪朝为界,甘肃知府群体结构出现了比较显著的变化:湖广籍官员数量超过旗籍成为知府的最主要来源;虽仍以正途为主,但异途出身官员数量不断增多。此外,进一步结合官缺制度的分析显示:旗籍官员数量与各府官缺等级有比较显著的相关性,出身与官缺等级的相关性则不显著。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