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朱曙辉[1] ZHU Shuhui
机构地区:[1]宿州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安徽宿州234000
出 处:《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6期50-55,共6页Journal of Huaibei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基 金:安徽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重大项目(2024AH040373);2022年高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问研修项目(gxgnfx2022076)。
摘 要:传统士人对灵璧奇石的审美实践在多重路径中展开:一是在感官直觉层面,审美主体通过对灵璧奇石的奇崛之形与清越之声等形体特征进行直接感知,获得直观的形式刺激;二是在幻象营造层面,审美主体借助想象,在认知形象建构中实现从奇石到物象再到情境的两重思维进阶,最终获得情境体味式审美体验;三是在意义反思层面,依托“即物穷理”认知模式,通过移情思维对灵璧奇石坚固、温润等客观属性进行伦理化阐释,进而获得一种涵泳道德的审美体验。形式刺激主要源自人本能的生理与心理反应,而后两者则是以理性为主导、以主观建构为途径、以主客交融为归宿的自觉实践,其中情境审美偏向于无功利的艺术欣赏,寄托了传统文化精英的超脱情怀,而意义反思则是传统士人修身实践的延伸,体现了知识阶层的现实关注。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43.22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