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行距配置模式对新陆早63号生长发育及田间残膜量的影响  

Effects of different row spacing arrangement modes on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Xinluzao 63 and the residual film amount in the field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李林 闫夏 丛虎滋 张洪浩 刘娜 邓文强 李潇 Li Lin;Yan Xia;Cong Huzi;Zhang Honghao;Liu Na;Deng Wenqiang;Li Xiao

机构地区:[1]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新疆博乐833400

出  处:《中国棉花》2024年第12期16-19,共4页China Cotton

基  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CARS-15-46);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智力援疆创新拓展人才计划项目(2024500207)。

摘  要:以新陆早63号为研究对象,探究1膜3行、1膜4行和1膜6行这3种种植模式对棉花生长发育、产量及田间农膜残膜量的影响,旨在为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推广适宜的植棉行距配置模式提供参考。结果显示:与1膜4行(T2处理)、1膜6行(T1处理)配置模式相比,1膜3行(T3处理)等行距配置模式下生育进程提前1~4 d;不同行距配置模式下农艺性状存在显著差异,株高、单株果枝数、单株叶片数均表现为T3>T2>T1处理,而第一果枝节位高度则表现相反;在产量构成因素上,各植棉模式间铃重和籽棉单产均差异不显著,T1和T3处理的收获密度与单株结铃数存在显著差异;T3处理的收获密度最低,单株结铃数、吐絮率最高,当季田间农膜残留量最少。研究初步表明,在当地,对于新陆早63号及生物学特性与其相似的棉花品种,合理应用1膜3行等行距植棉模式利于节本增效和农田生态保护。

关 键 词:机采棉 棉花 行距配置 植棉模式 新陆早63号 生长发育 产量 农艺性状 结铃数 吐絮率 残膜量 

分 类 号:S562[农业科学—作物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