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形文字释读的历程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陈仲丹(文/图) 

机构地区:[1]南京大学历史学院

出  处:《大众考古》2024年第10期28-34,共7页Popular Archaeology

摘  要:楔形文字是古代西亚曾广泛使用的一种文字,在5000多年前由苏美尔人创造。它有着别致的书写方式,用芦苇秆一类的硬笔在软泥板上压制而成,形成一头粗、一头细的笔画,形状像楔子,故而得名。因为它也像钉子,也被称为钉头文字。楔形文字原来是从上而下直行书写,后改为从左到右横行书写,其楔形符号由直立变为横卧。由于书写者是右手执笔,从左而右横写,结果其楔形笔画粗的一头(钉脑)在左,细的一头(钉尾)在右。这种文字在使用了两三千年后失传,长时期成为无人知晓的死文字。17、18世纪,一些从欧洲来西亚的外交官、学者和旅游者注意楔形文字泥版到了楔形文字。

关 键 词:楔形文字 苏美尔人 书写者 笔画 书写方式 释读 从上而下 

分 类 号:H312.3[语言文字—英语]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