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重返音乐分析之后该走向何方?  

Where Do We Go After Returning to Music Analysis?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邹彦[1] Zou Yan

机构地区:[1]上海音乐学院

出  处:《中国音乐学》2024年第4期38-44,共7页Musicology in China

基  金:2024年高水平地方高校试点建设项目“音乐分析综合实践教学”(2024G2.1.1.1)阶段性成果。

摘  要:音乐分析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应随不同的历史阶段而变。本文的写作缘起于爱德华·科恩、科尔曼和阿加乌在1960、1980和2004年的三篇关于音乐分析的文章,最主要的哲学参照是阿多诺在1969年关于音乐分析的演讲和德勒兹的哲学观念。作者无意站在当下的立场对这三篇具有历史意义的音乐分析文献进行批评,而是试图通过用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在当下的理解方式串联起阿多诺对“事实”和“盈余”(真理)两个层面的解读,建立起当下对音乐分析学科属性的探讨,进而对如何处理艺术思维与科学思维的关系进行论述。

关 键 词:文化批评 音乐作品 乐谱 主体 客体 

分 类 号:J605[艺术—音乐]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