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数据的CT三维重建技术探讨后Pilon骨折影像形态学特点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何汝远 柯友鹏 胡飞洪 

机构地区:[1]东莞市谢岗医院放射科,广东东莞523109 [2]东莞市谢岗医院骨科,广东东莞523109 [3]东莞市谢岗医院急诊科,广东东莞523109

出  处:《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4年第24期59-61,64,共4页Journal of Imaging Research and Medical Applications

基  金:2022年东莞市社会发展科技项目(20221800904342)。

摘  要:目的:基于大数据的CT三维重建技术探讨后Pilon骨折影像形态学特点。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3年12月东莞市谢岗医院收治的后Pilon骨折患者42例为观察组;选取本院同期治疗的后踝骨折患者38例为对照组。两组均行CT检查,并基于大数据完成CT三维重建,比较两组骨折块的大小、形态、α角、横切面骨折块面积与胫骨远端面积的比值(FAR1)、β角、矢状面骨折块面积与骨折线顶线下筋骨远端面积的比值(FAR2)、骨折线分布的差异;对于观察组患者,根据骨折块大小、形态及骨折线分布等完成术前评估,并制定相应的手术方法,评估骨折移位方向及程度、骨缺损情况、是否存在软组织夹杂于骨折块中间。结果:观察组患者可分为后内侧(24例)和后外侧(16例)两大类骨折块类型,其中后内侧骨折患者发生于距骨半脱位或脱位。两组的FAR1、FAR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α角和β角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Pilon骨折干预后骨折移位方向及程度、骨缺损情况、是否存在软组织夹杂于骨折块中间评分均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大数据的CT三维重建技术用于后Pilon骨折患者中,具有明显的影像学形态,能完成术前评估,指导患者治疗,且有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关 键 词:大数据 CT三维重建技术 后Pilon骨折 后踝骨折 术前评估 

分 类 号:R445.3[医药卫生—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