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东莞市谢岗医院放射科,广东东莞523109 [2]东莞市谢岗医院骨科,广东东莞523109 [3]东莞市谢岗医院急诊科,广东东莞523109
出 处:《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4年第24期59-61,64,共4页Journal of Imaging Research and Medical Applications
基 金:2022年东莞市社会发展科技项目(20221800904342)。
摘 要:目的:基于大数据的CT三维重建技术探讨后Pilon骨折影像形态学特点。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3年12月东莞市谢岗医院收治的后Pilon骨折患者42例为观察组;选取本院同期治疗的后踝骨折患者38例为对照组。两组均行CT检查,并基于大数据完成CT三维重建,比较两组骨折块的大小、形态、α角、横切面骨折块面积与胫骨远端面积的比值(FAR1)、β角、矢状面骨折块面积与骨折线顶线下筋骨远端面积的比值(FAR2)、骨折线分布的差异;对于观察组患者,根据骨折块大小、形态及骨折线分布等完成术前评估,并制定相应的手术方法,评估骨折移位方向及程度、骨缺损情况、是否存在软组织夹杂于骨折块中间。结果:观察组患者可分为后内侧(24例)和后外侧(16例)两大类骨折块类型,其中后内侧骨折患者发生于距骨半脱位或脱位。两组的FAR1、FAR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α角和β角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Pilon骨折干预后骨折移位方向及程度、骨缺损情况、是否存在软组织夹杂于骨折块中间评分均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大数据的CT三维重建技术用于后Pilon骨折患者中,具有明显的影像学形态,能完成术前评估,指导患者治疗,且有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关 键 词:大数据 CT三维重建技术 后Pilon骨折 后踝骨折 术前评估
分 类 号:R445.3[医药卫生—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