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蒋佳维(编译)
机构地区:[1]不详
出 处:《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24年第11期1146-1146,共1页Chinese Critical Care Medicine
摘 要:每年有数百万患者经历重症后康复,这一过程极具挑战性。与重病相关的身体症状、医疗费用和工资损失带来的经济压力,以及家庭角色改变带来的社会压力,常导致严重、持久的心理困扰,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几十年的研究表明,在重症监护病房(ICU)康复者中普遍存在抑郁、焦虑和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但很少有专门的治疗方法。近期美国学者进行了一项随机临床试验,旨在确定通过移动应用程序为危重病幸存者提供正念干预的最佳方法。该随机临床试验采用2×2×2析因设计,用多阶段优化策略(MOST)方法学框架,在3个学术和社区卫生保健系统(北卡罗来纳州达勒姆的杜克大学、波特兰的俄勒冈健康与科学大学、奥罗拉的科罗拉多大学)进行。参与者于2019年8月15日至2023年3月15日入组,随访于2023年7月5日完成。主要纳入标准包括:年龄18岁或以上;急性心肺衰竭(机械通气≥12 h、急性呼吸衰竭24 h内无创通气≥4 h、24 h内高流量鼻导管或面罩供氧≥4 h、使用升压药或强心药物治疗任何病因的休克≥1 h、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或主动脉内囊反搏治疗心源性休克≥1 h);在ICU治疗24 h或以上;无认知障碍;无严重精神疾病;能够使用英语完成研究任务。排除标准包括:过去3个月内住院;非家中地点入院或出院;出院后需复杂医疗护理(如计划手术);无法完成工作人员确定的研究程序;无可靠智能手机或Wi-Fi接入;基线心理困扰症状较低〔9项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评分(PHQ-9)<5分〕;出院后2个月内未能随机分组。纳入患者被随机分配到8个组,由3个两级干预方法组合而成:干预引入方式(移动应用程序与治疗师电话)、正念冥想频率(每日1次与每日2次)、以及症状加重管理方式(移动应用程序与治疗师电话)。研究主要结局为1个月时的PHQ-9评分(范围0~27分)。次要结局包括1个月、3个月时的�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45.16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