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李岱 吴重庆[1] Li Dai;Wu Chongqing
机构地区:[1]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暨哲学系,广东广州510275
出 处:《学术研究》2024年第12期22-27,共6页Academic Research
基 金:江西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MEGA2视域中《资本论》的文献引证方法再研究”(24KS01)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一文中,有一词在中文版本中出现了两种翻译,即“头脑”与“理性”,二者分别可以在德文版和俄文版的原著中找到词源依据。“头脑”与“理性”在中文语境中具有完全不同的含义。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的原始手稿已遗失,无法以马克思手迹作为判断依据的前提条件下,我们结合文本的历史背景及其内容,从词义与相关文本群的角度出发,分析出现两种翻译的缘由,并讨论两种翻译的合理性问题。若以德文版为原文依据,“头脑”的翻译固然更为准确,但以俄文版为依据的“理性”的翻译,更符合马克思围绕国家政策、制度以及法律等方面问题的哲理阐释。俄文版虽已不被视为最权威的外文版本,但是该版的翻译同样具有其合理性。“理性”作为马克思哲学思想及其国家观的重要概念,结合不同版本中的文本表述,并加以阅读、理解,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马克思哲学思想及其国家观、革命观。
关 键 词:《〈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 理性 国家观 革命观
分 类 号:A811[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27.49.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