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熊元彬[1]
机构地区:[1]湘潭大学哲学与历史文化学院历史系,湖南湘潭411100
出 处:《湖南社会科学》2024年第6期151-160,共10页Social Sciences in Hunan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中国近代学校手工教育流变研究(1867—1949)”(编号:23BZS120)。
摘 要:浏阳土纸是湖南最为著名的土纸,是抗战时期文化宣传和建设的重要书写载体,经历了战前衰弱到战时畸形发展的复杂变迁。在技术革新过程中,清乾隆年间浏阳土纸就已作为贡纸,但民国初年因政局动荡和战乱等影响,从而使其呈现出衰弱的景象。抗战爆发后,随着人口的迁徙,政府和湖南改进纸业技术指导团、各种合作社等努力,浏阳产纸区域迅速扩大。同时,为了自给、以养国力,在各党派和纸商等助推下,浏阳土纸曾驰名全国,在战时文化建设中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但是,浏阳土纸始终未能摆脱外界的附庸性,并最终因湘北会战和战后机械纸的卷土重来等影响,结束了战时畸形发展的历程。从战时浏阳土纸发展来看,除了战时以军民基本生活所需进行手工造纸为主和以熟料纸为重心的生产以及仍以迷信用纸所占比重最高之外,还呈现出政府统一化管理和畸形发展等特征。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22.117.210